1、墙面不平整,不洁净。基层一定要找平,如果墙面基层不平整,凹凸起伏太大会使瓷砖与墙面的接触不充分,易造成空鼓。基层墙面强度不足、有油污、基层墙面松散都能直接影响到墙面瓷砖粘结剂的粘结力,导致空鼓甚至脱落。
2、水泥砂浆比例不对。若沙子占的比例太高,或没有在沙浆里加胶粘剂,都会导致水泥砂浆粘不住瓷砖;若水过多,会在干燥过程中逐渐与瓷砖脱离。所以,水泥和沙子的配比一定要合理,因为水泥浆液中含有的水分可以被瓷砖吸收并固化,从而形成瓷砖对墙面的抓握力。
3、瓷砖泡水不饱满。瓷砖胚体会存在一定的孔隙,如果铺贴前瓷砖没有泡水或者泡水时间不足,瓷砖会吸收水泥砂浆的水分,就会出现空鼓、脱落。所以,墙面铺贴前泡水应该让瓷砖“喝饱水”。
4、瓷砖吸水率不及格吸水率过高。瓷砖坯材密度较松、容易吸水,瓷砖经热胀冷缩后会导致表面龟裂,甚至整体瓷砖剥落。吸水率过低,难以吸收水泥砂浆中的水分,瓷砖和水泥之间无法形成粘结力,脱落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。
5、基层抹灰没做好。如果基层抹灰没有处理干净,铺贴时水泥砂浆的水分会被基层的灰尘等沉积物吸收,粘结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,最终导致空鼓或是脱落现象。
6、墙基没有浇水。在铺贴前,墙基没有充分湿润,就会造成水泥砂浆和砖体里的水分被吸走,砂浆在凝固时间内没有足够的湿度,无法充分粘结瓷砖。
7、水泥砂浆没有涂抹均匀。瓷砖铺贴时,背面的水泥砂浆需涂抹均匀饱满。部分施工师傅不负责任,只涂抹瓷砖四周,造成铺贴后瓷砖空鼓率过高,导致脱落。
1、砂浆层未脱落。如果只是瓷砖脱落了,而砂浆层未脱落,需要将瓷砖背面以及瓷砖脱落地方的砂浆清理干净。再在水泥砂浆中加入一些胶水搅拌均匀,薄薄地涂在瓷砖的背面,再贴回原位置,就可以将瓷砖粘牢了。或者把瓷砖泡几分钟,再拿水泥浸到和豆油一样粘稠的程度。之后把瓷砖拿出来,将表面上的水晾干,把水泥均匀涂在瓷砖后背(厚度和原来的水泥浆基本保持一致),最后用木头敲平就行。
2、砂浆层已脱落。如果砂浆层已经和瓷砖一起脱落,那么需要先把原来的基层凿掉。将瓷砖背面的砂浆清理干净,然后用加了胶的水泥砂浆均匀涂抹在基层上。最后将瓷砖贴回原位,压紧瓷砖固定。或者先把瓷砖背面的砂浆洗干净,放在阴凉处晾干。然后在每块瓷砖的粘结砂浆(也就是墙上的水泥砂浆)上砸一个小洞。挖完后记得清理坑内的灰尘和松散的水泥浆。然后用强力胶(石胶)填满小坑,高出2mm左右。最后,在石胶凝固之前,将掉落的瓷砖贴回去,用小锤子轻轻敲击,直到与其他瓷砖平齐为止。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如轮百科 琼ICP备2024039449号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