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来认识反映通气功能的指标:呼吸储备 (breathing reserve,BR)、MVV、潮气量(tidal volumeVT)、呼吸频率(breath frequency,Bf)、分钟通气量 (minute ventilation,VE)、FEV1、VT/深 吸 气 量 (inspiratory capacity,IC)、运动振荡通气(exerciseoscillatory ventilation,EOV)等。
反映通气功能的指标
呼吸储备(breathing reserve,BR):说明最大运动时通气反应与最大呼吸能力的关系,最大通气量(MVV)与最大运动通气量之间的差值,或差值占MVV的百分数。
呼吸储备较低意味着运动能力可能受通气能力的限制,如中重度限制性或阻塞性肺疾病患者。正常男性呼吸储备至少有11L/min或10%~40%。
二氧化碳排出量(VCO2):机体短时间的运动,所需能量主要由糖原提供,所消耗的O2和生成的CO2是大致相当的。随着运动继续增加,机体不能维持有氧代谢,变为以无氧糖酵解代谢为主,而产生乳酸,当组织乳酸堆积, H+增加,与HCO3-结合生成H2CO3,更多的CO2,机体通过高通气反应排出更多的CO2。
动脉二氧化碳分压(PaCO2 ):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,可作为肺泡通气量的指标。正常值为 35 ~ 45 mmHg,平均值为40mmHg。
每分通气量(VE):运动状态下,机体的能量需求增加,肺的VE也需增加,以吸入更多的O2。并维持机体酸碱平衡。
AT前,VE随运动负荷的增加呈线性增加。AT后,由于无氧代谢为主,VCO2相对VO2高,CO2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增加,VE曲线出现拐点。
最大通气量(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, MVV):尽力作深、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体量。一般可达150L/min,是肺通气量的25倍。
通气贮量百分比(percentage of ventilation reservation)是最大通气量与每分通气量的差值占最大通气量的比例,正常值≥93%。
潮气量(tidal volumeVT):每次呼吸时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。正常人约500mL。
呼吸频率(breath frequency,Bf):每分钟呼吸的次数,正常成人每分钟呼吸次数约12~20次。
FEV1:最大深吸气后做最大呼气,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容积(FEV1%测定是判定哮喘和COPD的一个常用指标,哮喘主要是出现呼气性的呼吸困难,所以FEV1%测定会降低或者明显降低。
VT/深吸气量 (inspiratory capacity,IC):潮气量:每一呼吸周期中,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潮气量。补吸气量: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,称为补吸气量。深吸气量:它是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,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。胸廓的形态和呼吸肌的发达程度是影响深吸气量的重要因素。潮气量与深吸气量比(VT/IC),通常运动时VT增加,但罕见超过80%I C。IC指休息时肺功能所测的IC。限制性肺疾患患者如肺间质纤维化患者IC减低,运动中限制了VT增加的能力,当功率增加时,VT/IC在相对低功率时已接近1。VT不能增加,则需要加快呼吸频率以获得排出CO2所需的VE。
运动振荡通气(exercise oscillatory ventilation,EOV):通常定义为≥60%运动试验时间呈静息振荡通气模式,振幅≥15%平均静息测量,建议运用10s平均VE数值测定,代表心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展及预后不良,在任何情况下都被视为非正常的运动通气反应。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如轮百科 琼ICP备2024039449号-27